Q1:A类基础研究类项目(共27项,最少选1项,最多不超过13项)进展1: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整体极化的实验研究(现代物理研究所 陈金辉、马余刚、周晨升团队)进展2:曲率调控环壳表面多相褶皱失稳模态(航空航天系 徐凡团队)进展3:热超构材料与拓扑揭示稳健热输运机制(物理学系 黄吉平团队)进展4:揭示玻璃态系统多层级弛豫的普遍性与复杂性(物理学系 谭鹏团队)进展5:生命振荡高效调频调幅方法的数理基础(数学科学学院/智能复杂体系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实验室 林伟、秦伯韡团队)进展6:新型牛顿流体本构关系和动力学方程研究(航空航天系 徐弘一团队)进展7:构建交替序列共聚物用于推动室温锂离子传导(高分子科学系 陈茂团队)进展8:聚合物点的合成新技术(高分子科学系 朱亮亮团队)进展9:“治疗”食物链:基于自然的生态修复方案(生命科学学院 贺强、吴纪华、李博团队)进展10:中国人群泛基因组参考图谱(生命科学学院/人类表型组研究院/进化生物学中心 徐书华团队)进展11:高等生物转录调控与基因组稳定性调控新机制研究(生物医学研究院 陈飞团队)进展12:RNA相变抑制细胞全局翻译并参与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生命科学学院 鲁伯埙团队)进展13:宿主特征决定了野生小型哺乳动物中病毒组成和跨种间传播(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张永振团队)进展14:碳中和背景下中国首个时空高分辨的电力系统转型最优路径(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王戎团队)进展15:气候变化下新污染物的“冬眠”与“苏醒”(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王梓萌团队)进展16:自卷曲管状二氧化钒薄膜测辐射热计(材料科学系 梅永丰团队)进展17:制浆造纸行业的国家差异化净零排放策略(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王玉涛团队)进展18:显式建模可解释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分析(大数据学院 庄吓海团队)进展19:12英寸二维半导体晶圆(微电子学院 周鹏、包文中团队)进展20:铁电畴调控的感存算一体架构(芯片与系统前沿技术研究院王建禄、刘琦教授团队)进展21:重塑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治疗新靶点(生物医学研究院 罗敏,卢智刚,高海团队)进展22:小胶质细胞的老龄化及其对机体麻醉状态的调控机制(脑科学转化研究院 彭勃团队)进展23:全球多中心研究揭示大气复合污染的协同健康危害(公共卫生学院 阚海东团队)进展24:调控选择性多聚腺苷酸化减轻缺血性心力衰竭的机制研究(附属中山医院孙爱军团队牵头)进展25:多囊卵巢综合征心血管损伤的全新机制(附属妇产科医院/生殖与发育研究院 黄荷凤团队)进展26:青少年精神健康障碍共有的神经机制(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贾天野团队)进展27:新一代人工光感受器修复视觉功能(脑科学研究院/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附属中山医院/先进材料实验室张嘉漪、姜春晖、袁源智、颜彪、郑锋耿团队)Q2:B类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类项目(最少选1项,最多选4项)进展1:国产新冠mRNA疫苗取得里程碑式进展(生命科学学院 林金钟团队)进展2:数字化射频技术突破无线芯片功率和可重构性能(微电子学院 徐鸿涛、殷韵团队)进展3:基于缺陷自主仿生成像的无监督异常检测关键技术与系统(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 张文强团队)进展4:高效钙钛矿器件超高稳定性实用化技术(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詹义强团队)进展5:MOSS:通用可信人工智能模型(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邱锡鹏、姜育刚、黄萱菁、张奇、马兴军、吴祖煊团队)进展6:食管癌新辅助免疫治疗敏感人群的生物学特征(附属中山医院 谭黎杰团队)进展7:人工智能胰岛素辅助决策系统助力优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附属中山医院 李小英、陈颖团队)进展8:腔面型乳腺癌分子分型与精准治疗策略(附属肿瘤医院 邵志敏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