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钙钛矿器件超高稳定性实用化技术(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詹义强团队)

围绕“如何在进一步提升钙钛矿光伏器件效率的同时,突破其工作稳定性的瓶颈?”这一关键科学问题,通过长期研究发现有机阳离子的逃逸是导致钙钛矿材料本征稳定性差的重要原因,詹义强团队通过引入晶格匹配的叠氮分子使其能够与钙钛矿有机组分共价键合,成功抑制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运行过程中有机组分的逃逸。该成果有效减少了钙钛矿薄膜中的空位缺陷,抑制了钙钛矿薄膜中的离子移动以及金属铅缺陷的形成,从根本上提升了钙钛矿的本征稳定性。优化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实现了24.36%的转换效率,持续工作1000小时后仍保持98.6%的初始效率的优异运行稳定性。相关成果发表在能源领域顶尖期刊Joule上(Joule 2023, 7,1033)。文章发表后受到光伏行业权威媒体PV Magazine的关注,专门撰文介绍该成果提出了一种新颖有效的策略来限制钙钛矿有机成分的损失,以实现高效和超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这一高稳定性钙钛矿电池技术为推动我国钙钛矿电池技术的产业化提供了提高稳定性的解决办法。同时由于制备出的钙钛矿电池还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为钙钛矿电池在我国航天领域的应用也奠定了稳定性基础。詹义强团队提供的高稳定性钙钛矿电池将于今年底搭载我国的低轨卫星,开启航天应用的初步尝试。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