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精神健康障碍共有的神经机制(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贾天野团队)

青少年精神健康障碍呈逐年高发趋势,日益成为社会重大关切。如何突破传统的基于行为评测的精神疾病分类诊断系统,建立新的基于神经生物学指标的跨疾病诊疗系统,对于精神健康领域精准诊疗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贾天野研究员领衔的研究团队通过研究2000名从青春期到成年早期人类个体的大脑活动,结合任务态功能连接组学和大脑-行为预测模型,首次确定了一个与多种精神健康风险相关的大脑活动模式。该成果在多个群体和临床的独立数据上获得了验证。这一大脑活动模式与突触维持相关基因的突变有关,代表了前额叶环路的发育紊乱,进而引起执行功能受损。

这一研究成果对于精神障碍共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为精神疾病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同时,该研究也为脑网络连接和行为表型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新的探索方向。

相关研究成果《精神障碍共有的神经机制》(“A shared neural basis underlying psychiatric comorbidity”)以长文(Article)形式发表于《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 影响因子87.2),并被选为封面推荐文章,贾天野研究员也受邀撰写同期发表的特约简评(Research briefing)。本文被《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选为2023年“核心概念(Core Concept)”,并被《柳叶刀-神经病学》(Lancet Neurology)评为2023-神经精神病学领域的重点进展(2023 Round-up)。


返回原图
/